利用麦秸畜禽粪种植双孢菇技术


双孢蘑菇又名白菇、海菇,营养价值高,市场前景好。利用麦秸、畜禽粪便种植双孢蘑菇,投资少、效益高,发展潜力巨大。满城县是产粮大县,小麦秸秆资源丰富,气候也适宜双孢蘑菇生长。 2008年,满城县双孢蘑菇种植面积1520亩。现根据该县生产实际,将双孢蘑菇种植技术要点归纳如下: 1、菇棚菇棚设置为坐南朝东,坐西朝西。选择地势平坦、开阔、阳光充足的地方搭棚。附近不应有鸡舍、猪圈、牛棚、牧草或干草堆。大棚宽5-7米,长30-50米。在同一场地搭建多个菇棚时,前后两排菇棚之间的距离应为46m,以免影响采光。 2 原料堆肥与发酵2.1 原料准备。按100m2耕地面积计算,用麦秸2000公斤、干鸡粪500公斤、尿素5公斤、麸皮50公斤、石膏25公斤、过磷酸钙10公斤、碳酸钙25公斤、碳酸钙50公斤。石灰、酶菌8-10公斤。 2.2 建桩。宜在7月中下旬进行,麦秸和畜禽粪便在建堆前2天预湿。材料按南北方向堆放,厚约30cm,宽约2m,长度视场地和原料量而定。然后在麦草上铺一层农家肥,盖住麦草,撒上一层薄薄的酶菌和麸皮,再铺上30cm的麦草,上面再撒一层农家肥、酶菌和麸皮。这样依次堆放,直到料堆达到1.5m左右。 2.3 翻身。堆好后34天,进行第一次翻堆,翻堆,改变堆的上下、内外位置。第一次翻面时,层层撒上磷肥、石膏粉和水调湿,直到物料中有少许水流出。第一次翻堆后4~5天,堆温升至75左右,开始降温进行第二次翻堆。翻拌时,层层撒上石灰粉,使物料的酸碱度为7.58。堆肥后45天进行第三次翻堆,第三次堆肥后34天检查堆肥成熟度。 3适时播种。当料温降至28以下时,即可播种。播种前使用的挂钩、盆等工具和菌种瓶外壁用0.1%高锰酸钾溶液消毒。小麦籽粒的品系一般是播种的。方法是将2/3的菌种均匀撒在材料上,用木板拍打材料,使菌种嵌入材料中,再将1/3的菌种撒在表面,拍打材料。表面上,一般每瓶麦粒播种1m2。 4 播后管理4.1 温度和湿度。播后3天内以保持水分为主。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,相对湿度为70%75%。 4.2 覆盖层。播种后1620天覆土。应选择腐殖质含量丰富、肥力中等、pH值在6.57.5之间的壤土。覆土前先将材料表面轻轻划破,使表面的菌丝破碎,这样可以增加土层上生长的菌丝数量,然后用木板轻拍材料表面,使覆土层厚度均匀。根据全市土壤情况,可就地取土,最好从棚内人行道上取土,覆土厚度为3.54厘米。 4.3覆土后管理。 4.3.1 打结菇水。当菌丝覆盖覆盖土的80%左右,温度降至18左右时,即可打结菇水。当菌丝一般长入土缝并进行2~3天的大面积通风时,线状菌丝开始扭结形成原基,即菇水要及时打结,一般用水2.5公斤每平方米,分2次铺设。喷香菇水后要通风2天,然后减少通风。 4.3.2喷香菇水。当土层中的幼芽一般长到绿豆或黄豆大小时,喷一次菇水,每平方米用2.5公斤菇水,分5-6次喷。喷水后逐渐减少菇棚通风,增加菇棚空气湿度,保持相对湿度在85%90%。 5 秋菇管理双孢蘑菇从播种到采收一般需要35天左右。秋季是双孢蘑菇生产的理想季节。高产的关键是抓好秋菇的管理。管理要点是: 5.1 水管理。重点是在覆盖土层上喷水,调节菇棚内的空气湿度。待菇出土长至黄豆粒大时,用重水喷洒一次。分批喷洒,连续2天每天喷2次,用水量约2.5公斤/平方米。 5.2 通风。秋菇前期气温高,呼吸作用旺盛,必须加强通风,降低棚内温度。气温在18以上时,应采取早晚通风,秋菇后期气温下降,应减少通风量,做好保温工作。 5.3 整理床面。

每次湿菇采摘结束,要及时整理床面,清除床面老根和死菇,立即盖上湿润的细土,然后喷水。秋菇一、二潮采收后,应及时削床面,疏松土层,使压实的菌丝破碎,促进水分变化和出菇。

标签:
  • 怎样食用菌种植
  •  
  • 食用菌种植经验
  • 更多栏目最新
    双孢菇——麦粒培养基的配制
    双孢菇——麦粒培养基的配制
    配方及处理:麦粒100公斤,发酵后的干粪草或糠壳10-20公斤。

    推荐网购省20%-90%神器免费领!